⒈ 見(jiàn)“朝鐘暮鼓”。
⒈ 亦作“朝鐘暮皷”。佛寺晨撞鐘,暮擊鼓以報(bào)時(shí)。
引唐 李咸用 《山中》詩(shī):“朝鐘暮皷不到耳,明月孤云長(zhǎng)掛情。”
鐘,一本作“鐘”。 宋 陳允平 《掃花游·雷峰落照》詞:“可惜流年,付與朝鐘暮鼓。”
明 梁辰魚(yú) 《浣紗記·伐越》:“百尺高臺(tái)面 太湖,朝鐘暮鼓宴 姑蘇。”
⒈ 佛寺中朝課之前和熄燈之前皆會(huì)敲擊鐘鼓。用以警惕與自勵(lì)。唐·李咸用〈山中〉詩(shī):「朝鐘暮鼓不到耳,明月孤云長(zhǎng)掛情。」也作「暮鼓晨鐘」、「晨鐘暮鼓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