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舊小說中指武將假裝敗走,將刀垂下,乘敵不備,而突然回頭攻擊之計(jì)。
⒈ 舊小說中指武將假裝敗走,將刀垂下,乘敵不備,而突然回頭攻擊之計(jì)。
引《三國(guó)演義》第五三回:“云長(zhǎng) 也退軍,離城十里下寨,心中暗忖:老將 黃忠,名不虛傳:鬭一百合,全無破綻。來日必用拖刀計(jì),背砍贏之。”
亦比喻機(jī)謀;陰謀。 元 孟漢卿 《魔合羅》第四折:“你暢好會(huì)使拖刀計(jì),漾一個(gè)瓦塊兒在虛空里怎生住的。”
元 鄧玉賓 《叨叨令·道情》曲:“為兒女施盡了拖刀計(jì),為家私費(fèi)除了擔(dān)山力。”
⒈ 一種武將制敵的方法。即詐敗逃走,引誘敵人追來,乘其不備又砍殺過來,使敵人措手不及。
引《三國(guó)演義·第五三回》:「老將黃忠,名不虛傳,斗一百合,全無破綻。來日 必用拖刀計(jì),背砍贏之。」
⒉ 比喻陰謀、圈套。
引元·孟漢卿《魔合羅·第四折》:「須是殺他男兒,又帶累他妻,呀!你暢好會(huì)使拖刀計(jì)。」
明·劉兌《金童玉女嬌紅記》:「不提防這潑包婁,暗使拖刀計(jì)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