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請人作詩文書畫的酬勞。
例特地托人到上海去,出了一塊洋錢潤筆求來的呀。——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
英remuneration for a writer,painter or calligrapher;
⒈ 唐 宋 翰苑官草制除官公文,例奉潤筆物。后泛指付給作詩文書畫之人的報酬。
引《隋書·鄭譯傳》:“上令內史令 李德林 立作詔書, 高熲 戲謂 譯 曰:‘筆乾。’ 譯 答曰:‘出為方岳,杖策言歸,不得一錢,何以潤筆。’”
唐 殷文圭 《貽李南平》詩:“潤筆已曾經奏謝,更飛章句問 張華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老爺少不得還有幾兩潤筆的銀子,一併送來。”
魯迅 《彷徨·幸福的家庭》:“投稿的地方,先定為《幸福月報》社,因為潤筆似乎比較的豐。”
⒈ 隋文帝命李德林作詔書恢復鄭譯爵位,高颎乃戲譯說:「筆干」,譯則回答說:「不得一錢,何以潤筆。」典出《隋書·卷三八·鄭譯傳》。后指請人家寫文章、作畫、寫字的酬勞。唐·殷文圭〈貽李南平〉詩:「潤筆已曾經奏謝,更飛章句問張華。」也作「潤資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