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扔掉盔甲,拖著兵器,形容大敗而逃的狼狽相。
例棄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?!睹献印ち夯萃跎稀?/span>
英throw away their armor(英armour) and trail their weapons behind them;
⒈ 丟掉鎧甲,拖著兵器。形容戰敗逃跑的狼狽相。
引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?!?br />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掌故·尹侍御奏折》:“而乃棄甲曳兵,望風奔潰, 廣平 一帶,州縣紛然瓦解?!?br />楊玉如 《辛亥革命先著記》第六章第一節:“敵棄甲曳兵,退至二道橋?!?/span>
⒉ 泛指失敗。比喻論爭失敗后的狼狽狀態。
引梁啟超 《申論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之得失》:“于是乎所謂國民總意説,不得不棄甲曳兵,設遯詞焉,而變為國民多數説。”
吳玉章 《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》十:“在《民報》堅決有力的進攻下,《新民叢報》終于棄甲曳兵、完全失敗,最后不得不宣告停刊?!?/span>
⒈ 拋棄鎧甲,拖著兵器。形容戰敗逃走的狼狽狀。
引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「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?!?br />《東周列國志·第六回》:「被公子翚奮勇當先,只一陣,殺得宋兵棄甲曳兵,逃命不迭?!?/span>
反耀武揚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