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沾濕貌。
⒉ 包容貌。
⒈ 沾濕貌。
引《楚辭·劉向<九嘆·逢紛>》:“裳襜襜而含風(fēng)兮,衣納納而掩露。”
王逸 注:“納納,濡溼貌也。”
唐 劉禹錫 《踏潮歌》:“翌日風(fēng)迴沴氣消,歸濤納納景昭昭。”
宋 梅堯臣 《石筍峰》詩:“明明落溪口,納納喧灘齒。”
⒉ 包容貌。
引唐 杜甫 《野望》詩:“納納乾坤大,行行郡國遙。”
清 方文 《蕪湖訪宋玉叔計部感舊》詩之一:“乾坤納納同心少,何日能忘此際情。”
⒈ 廣大能包容的樣子。
引唐·杜甫〈野望〉詩:「納納乾坤大,行行郡國遙。」
⒉ 濡濕的樣子。
引《楚辭·劉向·九嘆·逢紛》:「裳襜襜而含風(fēng)兮,衣納納而掩露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