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砍伐下的樹木的統(tǒng)稱。
英wood;
⒈ 尺度名。古代工匠量材伐木,以人頭取度而名。參閱 清 桂馥 《札樸·木頭》。
引《周禮·考工記·車人》“半矩謂之宣” 漢 鄭玄 注:“半矩,尺三寸三分寸之一,人頭之長也,柯樨之木頭取名焉。”
⒉ 木材和木料的統(tǒng)稱。
引遼 李齊賢 《五冠山》詩:“木頭雕作小唐雞,筯子拈來壁上棲?!?br />《紅樓夢》第十一回:“尤氏 道:‘我也暗暗的叫人預備了。就是那件東西不得好木頭?!?br />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六回:“一個彈子……一直打到東邊那個廳柱上,吧撻的一聲,打了一寸來深,進去嵌在木頭里邊?!?/span>
⒊ 用以喻人遲鈍,不靈活。
引唐 寒山 《詩》之一三六:“世有一等流,悠悠似木頭。出語無知解,云我百不憂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三五回:“你姨娘可憐見的,不大説話,和木頭似的,公婆跟前就不獻好兒。”
⒈ 木材。
引《紅樓夢·第四一回》:「有木頭的杯取個子來,便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打不了?!?/span>
⒉ 比喻愚蠢或不靈活的人。
引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·第一〇五回》:「才聽得承暉一路嚷著說:『怎么還不點燈???你們都是干甚么的?一大伙兒都是木頭,撥一撥、動一動?!弧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