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梁山濼”。
⒉ 湖泊名。在今山東省東平、鄆城等縣間,梁山腳下。本系古大野澤的一部分,五代時澤面北徙,環梁山成巨泊,始稱梁山泊。北宋時,黃河潰決之水匯入,熙寧以后周圍達八百里。常為農民起義軍的根據地,宋江等曾結寨于此,后演為《水滸傳》等長篇小說故事。
⒈ 亦作“梁山濼”。湖泊名。在今 山東省 東平、鄆城 等縣間, 梁山 腳下。本系古 大野澤 的一部分, 五代 時澤面北徙,環 梁山 成巨泊,始稱 梁山泊。北宋 時, 黃河 潰決之水匯入, 熙寧 以后周圍達八百里。常為農民起義軍的根據地, 宋江 等曾結寨于此,后演為《水滸傳》等長篇小說故事。參閱《余嘉錫論學雜著·宋江三十六人考實·梁山濼》。
引《宣和遺事》前集:“宋江 為此,只得帶領得 朱同、雷橫 并 李逵、戴宗、李海 等九人,直奔 梁山濼 上,尋那哥哥 晁蓋?!?br />《水滸傳》引首:“水滸寨 中屯節俠, 梁山泊 內聚英雄?!?br />京劇《烏龍院》:“這 梁山泊 四下方圓八百里,縱橫河港一千條,地勢險要?!?/span>
⒈ 地名。位于山東省壽張縣東南梁山下。本為大野澤的一部分,五代時澤面北移,環梁山皆成水澤,始稱梁山泊,后逐漸干涸。小說《水滸傳》記述宋江等賊盜結寨于此。也作「梁山濼」、「張澤濼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