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:“澗溪沼沚之毛。”杜預(yù)注:“毛,草也。”后因以“澗溪毛”指山澗中的草。
⒈ 亦省作“澗毛”。
引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:“澗溪沼沚之毛。”杜預(yù) 注:“毛,草也。”宋 黃庭堅(jiān) 《柳閎展如蘇子瞻甥也才德甚美有意于學(xué)作詩贈(zèng)之》詩:“上為朝陽桐,下為澗溪毛。”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補(bǔ)遺》卷二:“﹝ 木蘭山人 詩:﹞誰採澗毛修冷寺,我沽村酒讀遺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