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奼女”。
⒉ 少女;美女。
⒊ 道家煉丹,稱水銀為姹女。
⒈ 亦作“奼女”。
⒉ 少女;美女。
引《后漢書·五行志一》:“河間 姹女工數錢,以錢為室金為堂。”
唐 羅鄴 《自遣》詩:“春巷摘桑喧姹女,江船吹笛舞蠻奴。”
梁啟超 《澳亞歸舟雜興》詩:“姹女不知家國恨,更彈 漢 曲入胡琴。”
⒊ 道家煉丹,稱水銀為姹女。嬰兒,道教對鉛之稱。
引《參同契》卷下:“河上姹女,靈而最神,得火則飛,不見埃塵。”
蔣一彪 集解引 彭曉 曰:“河上姹女者,真汞也。見火則飛騰,如鬼隱龍潛,莫知所往。”
唐 劉禹錫 《送盧處士》詩:“藥爐燒姹女,酒甕貯賢人。”
唐 陸龜蒙 《自遣》詩之二八:“奼女精神似月孤,敢將容易入洪爐。”
《西游記》第十九回:“嬰兒姹女配陰陽,鉛汞相投分日月。”
⒈ 少女。
引《續漢書志·第一三·五行志一》:「河閑姹女工數錢,以錢為室金為堂。」
唐·羅鄴〈自遣〉詩:「春巷摘桑喧姹女,江船吹笛舞蠻奴。」
⒉ 道家所煉的丹汞。
引明·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卷九·金石部·水銀》:「釋名:汞,澒,靈液,姹女。」
《西游記·第一九回》:「嬰兒姹女配陰陽,鉛汞相投分日月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