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產(chǎn)生弊害的漏洞。
⒉ 指弊病,弊端。
⒊ 指作奸犯科的事。
⒋ 破綻,漏洞。
⒈ 產(chǎn)生弊害的漏洞。
引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事部二》:“但掣籤之法終不可傳后,況其中弊竇亦自不少也!”
清 馬建忠 《上李伯相復(fù)議何學(xué)士如璋奏設(shè)水師書》:“知有利而因循坐誤,則利源日消;知有弊而立法預(yù)防,則弊竇自絶。”
⒉ 指弊病,弊端。
引郭沫若 《太戈爾來華的我見》:“其實西洋文明的弊竇只是在用途上錯了,在它純粹的精神上……并不會發(fā)生什么沖突。”
李劼人 《天魔舞》第二二章:“官辦哩,自然一開始就弊竇叢生,不上幾天,蝕本關(guān)門。”
⒊ 指作奸犯科的事。
引《明史·錢一本傳》:“科塲弊竇,污人齒頰。”
《醒世恒言·汪大尹火焚寶蓮寺》:“汪大尹 向佛前拈香禮拜,暗暗禱告,要究求嗣弊竇。”
⒋ 破綻,漏洞。
引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倩霞》:“﹝ 耿精忠 ﹞呼 倩霞 出其手,反覆視之,見指爪,乃大笑曰:‘弊竇在此矣!’”
⒈ 發(fā)生弊害的漏洞。也作「弊端」。
引《福惠全書·卷三·蒞任部·馭衙役》:「一切嚴(yán)為法制,使無弊竇之可乘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