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語本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古人有言曰:'雖鞭之長,不及馬腹。'”杜預注:“言非所擊?!敝^鞭子雖然很長,但是不應該打到馬肚上。后因以“鞭長不及馬腹”喻力所不能及。
⒈ 后多省作“鞭長不及”、“鞭長莫及”。
引語本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雖鞭之長,不及馬腹。’”
杜預 注:“言非所擊?!?br />宋 李之儀 《雷塘行》:“鞭長不能及馬腹,有限生涯時苦促?!?br />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六四回:“他未曾明白,隔了一省,就是鞭長不及馬腹了?!?br />清 侯方域 《代司徒公屯田奏議》:“鞭長不及,漁侵莫問。”
清 昭槤 《嘯亭續錄·魏柏鄉相公》:“滇、黔、蜀、粵 地方邊遠,今將 滿 兵遽撤,恐一旦有變,有鞭長莫及之虞。”
子虛子 《湘事記·軍事篇》:“譚延闓 承 焦 陳 十日都督之后,于省治根本,雖有經營,省以外則亦有鞭長莫及者,勢使然也。”
郭沫若 《高漸離》第四幕:“楚國 和 秦國 的仇恨最深, 秦國 的勢力也有點鞭長不及,將來天下大亂的時候,一定從那兒開頭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