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《漢書·張釋之傳》:“釋之既朝畢,因前言便宜事。文帝曰‘卑之毋甚高論,令今可行也。’”卑:低下。高論:不平凡的議論。原意是文帝要張釋之談當前的實際問題,不要空發議論。后用來表示見解一般,沒有什么高明的理論。是一種謙虛的說法。
例是的,這好像是廢話,卑之無甚高論。——《統籌方法》
英beneath discussion; common and familiar opinion;
⒈ 《漢書·張釋之傳》:“釋之 既朝畢,因前言便宜事。
引文帝 曰:‘卑之,毋甚高論,令今可行也。’”
本謂要多談當前可行的事,不要妄發過高的空論。后用來表示見解一般,沒有什么獨到之處。 宋 王楙 《野客叢書·卑之無甚高論》:“所謂‘卑之無甚高論’者, 文帝 懼 釋之 陳 五帝 三王 上古久遠之事,無益於時,故令陳今可行之説, 釋之 遂言 秦 漢 之事, 文帝 所以稱善。則‘卑之,無甚高論’,自是兩句,今人作一句讀之,所以失當時之意也。”
馬南邨 《燕山夜話·一把小鑰匙》:“在積累資料的具體方法上,有的人也許要講一大套自以為很得意的科學經驗,但是,我卻卑之無甚高論,老實說些很簡單也很粗笨的辦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