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傳說(shuō)中白色的龍。
⒉ 形容奔騰直瀉的溪流瀑布。
⒊ 神話中的河神。
⒋ 傳說(shuō)伏羲時(shí)的刑官名。
⒌ 即白龍堆。
⒈ 傳說(shuō)中白色的龍。
引《墨子·貴義》:“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,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,以庚辛殺白龍於西方,以壬癸殺黑龍於北方。”
唐 孫處士 《送青城丈人酒》詩(shī):“深羨 青城 好洞天,白龍一覺(jué)已千年。”
宋 周密 《齊東野語(yǔ)·祥瑞》:“三年,麟見(jiàn) 永泰,白龍見(jiàn) 卭江。”
《清史稿·災(zāi)異志一》:“乾隆 二年二月, 潮陽(yáng) 白龍見(jiàn)。”
⒉ 形容奔騰直瀉的溪流瀑布。
引唐 孟郊 《寒溪》詩(shī):“一曲一直水,白龍何鱗鱗。”
宋 朱熹 《次觀瀑布韻》:“快瀉蒼崖一道泉,白龍飛下鬱藍(lán)天。”
⒊ 神話中的河神。
⒋ 傳說(shuō) 伏羲 時(shí)的刑官名。
引《唐律疏議·名例序》:“昔白龍白云,則 伏犧 軒轅 之代。”
⒌ 即 白龍堆。參見(jiàn)“白龍堆”。
引唐 崔湜 《大漠行》:“近見(jiàn)行人畏 白龍,遙聞公主愁黃鶴。”
唐 東方虬 《昭君怨》詩(shī)之二:“揜淚辭丹鳳,銜悲向 白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