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馬頷及胸上的革帶,下垂纓飾。
引《詩·小雅·采芑》:“簟茀魚服,鉤膺鞗革。”毛 傳:“鉤膺,樊纓也。”馬瑞辰 通釋:“《周官·巾車》:‘玉路,鍚樊纓。金路,鉤樊纓。’樊纓為五路所同,而言‘鍚’言‘鉤’各異,則鉤與樊纓不得為一。蓋鍚當面,最上;鉤當頷,次之;樊纓當胷,又次之。”《文選·張衡<東京賦>》:“方釳左纛,鉤膺玉瓖。”薛綜 注:“鉤膺,當胸也。”唐 劉禹錫 《傷我馬詞》:“烈火之具舉,鉤膺之疊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