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中國主要方言,全國約五分之四地方使用。
英Chinese national language;
⒉ 中國學校和政府過去所用的官方語言,現在叫做普通話。
英common speech;
⒊ 過去指中、小學的語文課。
英chinese as a subject in middle school or in primary school;
⒈ 指本族或本國共同使用的語言。
引《隋書·經籍志一》:“又 后魏 初定中原,軍容號令,皆以夷語。后染華俗,多不能通,故録其本言,相傳教習,謂之‘國語’。”
《元史·顯宗傳》:“撫循部曲之暇,則命 也滅堅 以國語講《通鑑》。”
清 魏源 《圣武記》卷一:“故命文臣依國語製國書,不用蒙古、漢字。”
⒉ 我國舊時稱普通話為國語。
⒊ 舊時指中、小學的語文課。
⒈ 全國統一使用的標準語,有別于方言。
反方言 外語
⒉ 本國特有的語言。如清代稱滿洲語為「國語」。
⒊ 書名。春秋時左丘明撰,二十一卷。分別記載周、魯、齊、晉、鄭、楚、吳、越等八 國的事跡,自周穆王起,至魯悼公止,共歷五百余年,為一分國紀事之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