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覆蓋蔭庇。
引宋 陸九淵 《荊國王文公祠堂記》:“天生俊明之才,可以覆庇生民,義當(dāng)與之戮力。”宋 趙與時(shí) 《賓退錄》卷七引作“覆芘”。 明 何良俊 《四友齋叢說·正俗一》:“今鄉(xiāng)士夫皆郡縣邑子也,既受其覆庇含育之恩,而一無所報(bào),於心安乎?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九:“小生蒙覆庇之恩,雖得僥倖,所犯愆尤,還仗大人保全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