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《易·剝》:“上九:碩果不食,君子得輿,小人剝廬。《象》曰'君子得輿',民所載也;'小人剝廬',終不可用也。”王弼注:“君子居之,則為民覆蔭,小人用之,則剝下所庇也。”孔穎達(dá)疏:“君子得輿者,若君子而居此位,能覆蔭于下,使得全安。是君子居之,則得車(chē)輿也。”后人遂以“得輿”喻得獲庇蔭。
⒈ 《易·剝》:“上九:碩果不食,君子得輿,小人剝廬。
引《象》曰‘君子得輿’,民所載也;‘小人剝廬’,終不可用也。”
王弼 注:“君子居之,則為民覆蔭,小人用之,則剝下所庇也。”
孔穎達(dá) 疏:“君子得輿者,若君子而居此位,能覆蔭於下,使得全安。是君子居之,則得車(chē)輿也。”
后人遂以“得輿”喻得獲庇蔭。 清 錢(qián)謙益 《明故光祿大夫謚文穆成公神道碑》:“當(dāng)余之被放,而公亦在北也,朝右之倚公者,以抱蔓為憂。及公之登用,功見(jiàn)而言立也,朝右之惜余者,或以得輿為喜,公既不久中書(shū),余遂長(zhǎng)錮黨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