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自己以一手握持另一手腕部。形容思慮、憤怒、激動等心理活動。
例樊于期偏袒扼腕而進曰。——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
安能屈豪杰之流,扼腕墓道,發其志士之悲哉?——明·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英wring one's wrists in sorrow or despair;
⒈ 亦作“扼捥”。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腕、表示振奮、惋惜、憤慨等情緒。
引《戰國策·燕策三》:“樊於期 偏袒扼腕而進曰:‘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,乃今得聞教!’”
《韓非子·守道》:“人臣垂拱於金城之內,而無扼捥聚脣嗟唶之禍。”
宋 陸游 《<傅給事外制集>序》:“每言虜,言畔臣,必憤然扼腕裂眥,有不與俱生之意。”
清 薛福成 《后樂園記》:“撫時扼捥,壎唱篪和,其音如貫。”
柯靈 《香雪海·文苑絮語》:“凄涼的詩篇,像田間可愛的野花遭到風雨摧殘一樣令人扼腕,嘆息。”
⒈ 用手握腕,以表示內心的情緒:(1)? 失意的樣子。(2)? 憤怒的樣子。(3)? 表示得意、振奮。唐·白行簡(4)? 表示同情與嘆息。也作「搤腕」。
引《醉醒石·第一四回》:「故寒窗扼腕,靜舍悲歌,便做出三上書,幾叩門根柢。」
《戰國策·燕策三》:「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:『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也,乃今得聞教。』」
《李娃傳》:「扼腕頓顙而登,乃歌『白馬』之詞。」
《文明小史·第四一回》:「人家知道他于這個小兒子鐘愛特甚,見了面都著實代為扼腕。」
英語to wring one's hands (literally wring one's wrists)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