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古代刑罰名。一種筑城四年的勞役。《墨子·號令》:“以令為除死罪二人,城旦四人。”孫詒讓間詁引應劭曰:“城旦者,旦起行治城,四歲刑也。”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令下三十日不燒,黥為城旦。”裴骃集解引如淳曰:“《律說》:論決為髡鉗,輸邊筑長城,晝日伺寇虜,夜暮筑長城。城旦,四歲刑。”后以指流放或徒刑。
⒉ 城旦書的省稱。
⒊ 鳥名。
⒈ 古代刑罰名。一種筑城四年的勞役。
引《墨子·號令》:“以令為除死罪二人,城旦四人。”
孫詒讓 間詁引 應劭 曰:“城旦者,旦起行治城,四歲刑也。”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令下三十日不燒,黥為城旦。”
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:“《律説》:論決為髡鉗,輸邊筑 長城,晝日伺寇虜,夜暮筑 長城。城旦,四歲刑。”
后以指流放或徒刑。 清 余懷 《板橋雜記·葉衍蘭秦淮八艷圖詠》:“初 阮大鋮 以閹黨論城旦,屏居 金陵。”
梁啟超 《新民說·論自由》:“若在文明國,輕則罰鍰,重則輸城旦矣。”
⒉ 城旦書的省稱。
引宋 蘇軾 《喬太博見和復次韻答之》:“逝將游無何,豈暇讀城旦。”
宋 蘇軾 《送江公著知吉州》詩:“初冠惠文讀城旦,晚入奉常陪劍履。”
⒊ 鳥名。
⒈ 秦漢時強制男性罪犯服勞役的一種刑罰。勞動范圍廣泛,包括筑城工事或制作器物等,是秦漢勞役刑中最重的一級。
引《睡虎地秦墓竹簡·秦律十八種·倉律》:「城旦之垣及它事而勞與垣等者,旦半夕參。」
《史記·卷六·秦始皇本紀》:「下令三十日不燒,黥為城旦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