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韩伦理在线-日韩伦理片-日韩久久网-日韩精选-日韩精品综合-日韩精品资源

湖河網(wǎng)

搢笏的意思

jìn

搢笏


拼音jìn hù
注音ㄐ一ㄣˋ ㄏㄨˋ

詞語(yǔ)解釋

搢笏[ jìn hù ]

⒈  亦作“搢忽”。

⒉  插笏。古代君臣朝見時(shí)均執(zhí)笏,用以記事備忘,不用時(shí)插于腰帶上。

⒊  引申指朝見。

引證解釋

⒈  亦作“搢忽”。

⒉  插笏。古代君臣朝見時(shí)均執(zhí)笏,用以記事備忘,不用時(shí)插于腰帶上。

《穀梁傳·僖公三年》:“陽(yáng)穀 之會(huì), 桓公 委端搢笏而朝諸侯。”
范寧 注:“搢,插也。笏,所以記事也。”
《墨子·公孟》:“公孟子 戴章甫,搢忽,儒服,而以見 子墨子。”
畢沅 校注:“忽即笏字。”
《穆天子傳》卷一:“天子大服,冕褘帗帶,搢曶夾佩,奉璧南面立于寒下。”
清 吳偉業(yè) 《吳門遇劉雪舫》詩(shī):“新樂 初受封,搢笏登天廷。”

⒊  引申指朝見。

明 董谷 《碧里雜存·寶志公》:“圣祖 異焉,勅建 靈谷寺 ……命太常歲祭,行搢笏之禮焉。”
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
搢笏[ jìn hù ]

⒈  把笏版插在腰帶上。

《新唐書·卷一二六·張九齡傳》:「故事:公卿皆搢笏于帶,而后乘馬。」

詞語(yǔ)首拼

返回

歷史搜索

大家都在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