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見“羅唣”(luózào)
⒈ 亦作“囉唕”。 騷擾;吵鬧。
引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這廝們既然大弄,必然早晚要來俺村中囉唣。”
明 湯顯祖 《邯鄲記·度世》:“那先生被我們囉唕的去了,我們也去罷。”
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阻奸》:“就交與 鳳撫 家人,早閉宅門,不許再來囉唣。”
《官場(chǎng)現(xiàn)形記》第十四回:“等我回稟過統(tǒng)領(lǐng)大人,一定替他們伸寃,叫他們不要囉唣。”
⒉ 調(diào)戲;糟踏。
引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連瑣》:“又欲視其裙下雙鉤。女俯首笑曰:‘狂生太囉唣矣!’”
《天雨花》第二十回:“當(dāng)街囉唣千金女,該當(dāng)甚么罪和名。”
《白雪遺音·玉蜻蜓·游庵》:“大爺好沒正經(jīng),怎么在佛前囉唣。”
清 無名氏 《亡國恨·海蹈》:“休説君兒、臣兒、人兒、民兒,賺入圈和套;就是女同胞,也受他囉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