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榾”。
⒉ 木柴塊,樹根疙瘩。可代炭用。
⒊ 泛指根部。
⒈ 木柴塊,樹根疙瘩。可代炭用。
引前蜀 貫休 《深山逢老僧》詩之一:“衲衣線粗心似月,自把短鋤鋤榾柮。”
宋 陸游 《霜夜》詩之二:“榾柮燒殘地爐冷,喔吚聲斷天窗明。”
清 曹寅 《和靜拙翁圍爐原韻》:“絶塞穹廬火,山堂榾柮爐。”
郁達(dá)夫 《出奔》一:“同村同姓的閑人等,當(dāng)冬天農(nóng)事之暇,坐上香火爐前去烤榾柮火。”
⒉ 泛指根部。
⒈ 木頭,可當(dāng)炭用。也作「骨柮」。
引《西游記·第二八回》:「兩個拳頭,和尚缽盂模樣;一雙藍(lán)腳,懸崖榾柮枒槎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