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臟水溝。
引唐 韓愈 《符讀書城南》詩(shī):“年至十二三,頭角稍相疏;二十漸乖張,清溝映污渠;三十骨骼成,乃一龍一豬。”宋 文天祥 《六歌》:“金莖沆瀣浮污渠,天摧地裂龍鳳殂,美人塵土何代無(wú)!”清 劉大櫆 《<汪在湘文集>序》:“古之為文者, 蜀 山 秦 隴, 江 河 之瀆也;后之人隳以為部婁污渠,思有以振興追躡之,而苦才力之不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