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戰國時期政治家。衛國人。本姓公孫。秦孝公任用他實行變法。公元前356年(一說前359年)和前350年兩次頒布新法:獎勵耕織;廢除貴族世襲,按軍功大小給予爵位等級;推行連坐法;建立縣制;廢井田制,準許土地買賣;按丁男征賦;統一度量衡制。變法奠定了秦強盛的基礎。因封地在商(今陜西商縣東南),號商君,因稱商鞅。孝公死后,被誣陷,車裂而死。著有《商君書》,今存二十四篇。
⒈ 人名。(西元前390?~前338)?姓公孫,名鞅,戰國時衛人。少好刑名法術之學,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,后入秦為相,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,秦國富強后,受封于商。用法嚴苛,樹敵眾多,孝公卒,遂被車裂而死。
英語Shang Yang (c. 390-338 BC)?, legalist philosopher and important statesman of Qin state 秦國|秦國 whose militaristic reforms in 356 and 350 BC played a key role in establishing Qin power
德語Shang Yang (Eig, Pers, ca. 390 - ca. 338 v.Chr.)?
法語Shang Ya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