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中國古代的偉大工程,西起甘肅嘉峪關,東到河北山海關,全長6700公里。公元前3世紀秦統一中國后,聯結戰國時燕、趙、秦之城并延長,始成長城。長城不但是中國最重要的歷史文物,而且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。
英the Great Wall;
⒉ 堅不可摧的力量或防御物。
例把我們的血肉,筑成我們新的長城。
英impregnable bulwark;
⒈ 供防御用的綿亙不絕的城墻。 春秋 戰國 時各國出于防御目的,分別在邊境形勢險要處修筑長城。 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載有“楚國 方城 以為城”的話,這是有關 長城 的最早記載。 戰國 時 齊、楚、魏、燕、趙、秦 和 中山 等國相繼興筑。 秦始皇 滅六國完成統一后,為了防御北方 匈奴 的南侵,將 秦、趙、燕 三國的北邊 長城 予以修繕,連貫為一。故城西起 臨洮 (今 甘肅省 岷縣 ),北傍 陰山,東至 遼 東,俗稱“萬里長城”。至今尚有遺跡殘存。此后 漢、北魏、北齊、北周、隋 各代都曾在北邊與游牧民族接境地帶筑過長城。 明 代為了防御 韃靼、瓦剌 的侵擾,自 洪武 至 萬歷 時,前后修筑 長城 達十八次,西起 嘉峪關,東至 遼 東,稱為“邊墻”。 宣化、大同 二鎮之南, 直隸、山西 界上,并筑有內 長城,稱為“次邊”??傞L約6700公里,大部分至今仍基本完好。為世界歷史上偉大工程之一。
⒉ 喻指可資倚重的人或堅不可摧的力量。
引《宋書·檀道濟傳》:“道濟 見收,脫幘投地曰:‘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?!?br />《新唐書·隱逸傳·秦系》:“長卿 自以為五言長城, 系 用偏師攻之,雖老益壯?!?br />宋 陸游 《書憤》詩:“塞上長城空自許,鏡中衰鬢已先斑?!?br />柳亞子 《寄朱玉階總司令延安》詩:“武力由來屬民眾, 中華 民族此長城?!?/span>
⒈ 萬里長城的簡稱。參見「萬里長城」條。
⒉ 比喻國家的棟梁。
例如:「每一個為國效力的人,皆是國家的長城?!?/span>
⒊ 比喻勢力、地位等。
例如:「自毀長城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