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紀(jì)念品;信物;標(biāo)志,標(biāo)記。
英souvenir;
⒈ 標(biāo)志。
引《史記·夏本紀(jì)》“行山表木” 唐 司馬貞 索隱:“表木,謂刊木立為表記。”
⒉ 信物,紀(jì)念品。
引《京本通俗小說·菩薩蠻》:“郡王道:‘先前他許供養(yǎng)你一家,有甚表記為證?’”
元 曾瑞卿 《留鞋記》第二折:“我把這香羅帕包著一隻繡鞋兒,放在他懷中,以為表記。”
清 李漁 《意中緣·卷簾》:“妙!我的汗巾是臨了拿上去的,倒先畫起來,可見有意到我了,藏在袖中,就做他的表記。”
⒈ 標(biāo)識(shí)。
引《史記·卷二·夏本紀(jì)》:「行山表木。」
唐·司馬貞·索隱:「表木,謂刊木立為表記。」
⒉ 文體名。指表和記。
引《文選·任昉·王文憲集序》:「自朝章國(guó)紀(jì)、典彝備物、奏議符策、文辭表記,素意所不蓄。」
⒊ 記號(hào)。
例如:「他身上從小就有一個(gè)表記。」
近記號(hào)
⒋ 文書、證據(jù)。
引《京本通俗小說·菩薩蠻》:「先前他許供養(yǎng)你一家,有甚表記為證?」
《水滸傳·第四六回》:「怕哥哥日后中了奸計(jì),因此來尋哥哥,有表記教哥哥看。」
⒌ 紀(jì)念品、信物。
引元·喬吉《金錢記·第一折》:「只有開元通寶金錢五十文,與他為表記。」
《清平山堂話本·戒指兒記》:「他這等害病還帶著這個(gè)東西,況又不是男子帶的戒指,必定是婦女的表記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