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紆緩回旋貌。
⒉ 沮喪貌。
⒊ 漫滅貌。
⒋ 延長貌。
⒈ 紆緩回旋貌。
引《尚書大傳》卷一下:“卿云爛兮,糺縵縵兮。”
鄭玄 注:“教化廣遠,或以為云出岫回薄而難名狀也。”
南朝 梁 江淹 《水上神女賦》:“綵霞繞繞,卿云縵縵。”
⒉ 沮喪貌。
引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小恐惴惴,大恐縵縵。”
成玄英 疏:“縵縵,沮喪也。”
⒊ 漫滅貌。
引《鹖冠子·天則》:“弦望晦朔,終始相巡,踰年累歲,用不縵縵。”
陸佃 解:“縵縵,漫滅之貌。”
⒋ 延長貌。
引《戰國策·魏策一》:“《周書》曰:‘緜緜不絶,縵縵奈何。’”
《隋書·天文志中》:“有飛星大如缶若甕,后皎白,縵縵然長可十餘丈而委曲,名曰天刑。”
⒈ 形容云行舒緩由厚轉薄的樣子。比喻教化的廣被。
引《尚書大傳·卷一下·虞夏傳》:「卿云爛兮,糾縵縵兮。」
⒉ 廣遠的樣子。
引《戰國策·魏策一》:「綿綿不絕,縵縵奈何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