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鸞與和。古代車上的兩種鈴子。
引《周禮·夏官·大馭》:“凡馭路儀,以鸞和為節。”鄭玄 注:“鸞在衡,和在軾,皆以金為鈴。”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行以鸞和,步中《采齊》,趣中《肆夏》,所以明有度也。”顏師古 注:“鸞和,車上鈴也。”
⒈ 鸞、和都是天子座車上的鈴。
引《周禮·夏官·大馭》:「凡馭路儀,以鸞、和為節。」《禮記·玉藻》:「故君子在車,則聞鸞、和之聲,行則鳴佩玉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