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駑才”。
⒉ 平庸低劣之材。
⒈ 亦作“駑才”。平庸低劣之材。
引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勉學(xué)》:“﹝貴游子弟﹞及離亂之后,朝市遷革……當(dāng)爾之時(shí),誠駑材也。”
《新五代史·雜傳十三·朱守殷》:“王彥章 攻 德勝,守殷 無備,遂破南城, 莊宗 駡?jiān)唬骸w才,果悮予事!’”
《資治通鑒·唐昭宗天復(fù)元年》:“朱全忠 ……召諸將謂曰:‘ 王柯 駑材,恃 太原 自驕汰,吾今斷長蛇之腰,諸君為我以一繩縛之!’”
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三:“﹝ 范溫元 實(shí) ﹞嘗為吾言:‘ 孫皓 曰:“昔與汝為鄰,今與汝為臣,勸汝一杯酒,令汝壽萬春。”
武帝 悔之。及 陳后主 上 隋文帝 詩曰:“日月光天德,山河壯帝居,太平無以報(bào),愿上登封書。”
且一種降王,就中 后主 真駑才。’” 胡鄂公 《辛亥革命北方實(shí)錄》:“黑騾張 曰:‘是皆駑材者,焉能以與吾騾擬!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