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《楚辭·九辯》:“圜枘而方鑿兮,吾固知其鉏铻而難入。”
⒈ 枘、鑿,榫頭與卯眼。枘圓鑿方或枘方鑿圓,難相容合。后因以“枘鑿”比喻事物的桿格不入或互相矛盾。
引《楚辭·九辯》:“圜枘而方鑿兮,吾固知其鉏鋙而難入。”
《史記·孟子荀卿列傳》:“持方枘欲入圜鑿,其能入乎?”
《新唐書(shū)·高適傳》:“而言利者,枘鑿萬(wàn)端。”
宋 葉適 《賀葉丞相》:“蓋上之相信,無(wú)枘鑿之乖;故己得專行,有符節(jié)之合?!?/span>
⒈ 榫頭和卯眼。語(yǔ)本器物上的榫頭為方、卯眼為圓,或榫頭為圓、卯眼為方則無(wú)法接合。故以枘鑿比喻互相抵觸而不相容。
引《楚辭·宋玉·九辯》:「圜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鉏铻而難入?!?br />《新唐書(shū)·卷一四三·高適傳》:「而言利者,枘鑿萬(wàn)端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