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蟻動(dòng)”。
⒉ 像螞蟻般騷動(dòng)。比喻紛擾。
⒊ 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紕漏》:“殷仲堪父病虛悸,聞床下蟻動(dòng),謂是牛斗。”后以為體弱的典故。
⒈ 亦作“螘動(dòng)”。
⒉ 像螞蟻般騷動(dòng)。比喻紛擾。
引《淮南子·兵略訓(xùn)》:“天下為之糜沸螘動(dòng),云徹席卷。”
《后漢書·馮衍傳上》:“天下螘動(dòng),社稷顛隕,是忠臣立功之日,志士馳馬之秋也。”
⒊ 后以為體弱的典故。
引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紕漏》:“殷仲堪 父病虛悸,聞牀下蟻動(dòng),謂是牛鬭。”
宋 蘇軾 《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》:“人將蟻動(dòng)作牛鬭,我覺風(fēng)雷真一噫。”
⒈ 像螞蟻一樣到處爬動(dòng)。形容紛擾不安。「蟻」文獻(xiàn)異文作「螘」。
引《后漢書·卷二八上·馮衍傳》:「赤眉危國,天下螘動(dòng),社稷顛隕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