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浮夸不實(shí)的言詞。
英excessive unreal words;
⒉ 淫穢下流的言辭。
例淫辭浪語(yǔ)。
英obscene words;
⒈ 亦作“淫詞”。
⒉ 邪僻荒誕的言論。
引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詖辭知其所蔽,淫辭知其所陷。”
趙岐 注:“有淫美不信之辭。”
《孔叢子·連叢子上》:“忿俗儒淫辭冒義,有意欲校亂反正,由來(lái)久矣。”
唐 柳宗元 《乞巧文》:“汝唯知恥,諂貌淫詞。”
張通典 《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賦》詩(shī):“致用經(jīng)術(shù)昌,正俗淫詞放。”
⒊ 放蕩猥褻的言詞。
引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樂府》:“若夫艷歌婉孌,怨志詄絶,淫辭在曲,正響焉生?”
唐 元稹 《楚歌》之四:“襄王 忽妖夢(mèng), 宋玉 復(fù)淫辭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緣起首回:“篇中立旨立言雖然無(wú)當(dāng)於文,卻還一洗穢語(yǔ)淫詞,不乖於正。”
⒈ 不合乎正道的放蕩言辭。
引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「诐辭知其所蔽,淫辭知其所陷。」
唐·韓愈〈張中丞傳后敘〉:「不追議此,而責(zé)二公以死守,亦見其自比于逆亂,設(shè)淫辭而助之攻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