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留下的德澤。
⒉ 遺墨;遺物。
⒈ 留下的德澤。
引《宋書·孝武帝紀(jì)》:“猥以眇躬,屬承景業(yè),闡揚(yáng)遺澤,無廢厥心。”
宋 洪邁 《夷堅(jiān)支志甲·王仲共》:“還南城,未幾,疽發(fā)背而死。 萬(wàn)石 竟不霑遺澤。”
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(jì)聞》卷七:“按 西林氏 自從龍入 關(guān),重侯累相,武達(dá)文通,在 豐沛 故家中遺澤最遠(yuǎn)。”
清 陸以湉 《冷廬雜識(shí)·西湖長(zhǎng)生祠》:“政并 白 蘇 遺澤遠(yuǎn),文成《雅》《頌》繼聲難。”
⒉ 遺墨;遺物。
引宋 洪邁 《夷堅(jiān)三志·葉熙績(jī)》:“又方料理故父致仕遺澤,為姻戚道此夢(mèng),以資笑端。”
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王成》:“嫗喜,極贊盛德,曰:‘釵值幾何?先夫之遺澤也。’”
瞿秋白 《赤都心史》八五:“他是一個(gè) 托爾斯泰 派,此來也是特為趁車進(jìn)謁 托氏 遺澤的。”
⒈ 遺留給后世的恩惠德澤。
引《聊齋志異·卷一·王成》:「釵直幾何,先夫之遺澤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