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子女幼時(shí)常依于父母膝下,故借指幼兒。
例親生之膝下。——《孝經(jīng)》
膝下猶虛。
英children;
⒉ 在與父母通信時(shí),用作敬辭,表示對父母的愛慕。
例違離膝下,三十五年。——守文護(hù)《報(bào)父母》
父親大人膝下。
英(in letters)address to one's parents;
⒈ 指人幼年時(shí)常依于父母膝旁,言父母對幼孩之親昵。又如給父母或祖父母寫信時(shí),在開頭的稱呼下加“膝下”兩字,以示親敬。
引《孝經(jīng)·圣治》:“故親生之膝下,以養(yǎng)父母日嚴(yán)。”
唐玄宗 注:“親猶愛也,膝下謂孩幼之時(shí)也。”
后用作對父母的親敬之稱。 晉 劉柔 妻 王氏 《懷思賦》:“憶昔日之歡恃,奉膝下而怡裕。”
北周 宇文護(hù) 《報(bào)母書》:“區(qū)宇分崩,遭遇災(zāi)禍,違離膝下,三十五年。”
京劇《孔雀東南飛》第一場:“母親請上受我一拜。兒久離膝下,少奉甘旨,恕孩兒不孝之罪。”
⒉ 指父母的身邊。
引南朝 梁 沉約 《為文惠太子禮佛愿疏》:“元良之位,長守膝下之懽。”
《新唐書·高宗紀(jì)》:“太宗 嘗命皇太子游歡習(xí)射,太子辭以非所好,愿得奉至尊,居膝下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四回:“老夫妻正喜多了兩個(gè)媳婦慶賞團(tuán)圓,偏兒子又不在膝下。”
巴金 《我的眼淚》:“他出生在陽光明媚的 南歐 的鄉(xiāng)村,在雙親的膝下一直生活到十三歲。”
⒈ 膝蓋底下。
例如:「男兒膝下有黃金。」
⒉ 父母跟前。
引
例如:「承歡膝下」、「膝下猶虛」。
⒊ 書信中子女對祖父母或父母的提稱語。
例如:「父親大人膝下」。
英語at the knee (in reference to children)?, (salutation used in letters to parents or grandparents)?
德語unter dem Knie , /Eure Kinder/ Selbstbezeichnung der Kinder gegenüber den Eltern , nahe
法語au genou (fait référence aux enfants)?, (salutation utilisé en lettre pour les parents ou les grands-parents)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