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互相沿襲。互相熟悉。
⒈ 互相沿襲。
引宋 司馬光 《序賻禮》:“有因喪納婦者,相習(xí)為常,恬不知怪。”
明 宋濂 《六經(jīng)論》:“所以高者涉於虛遠(yuǎn)而不返,卑者安於淺陋而不辭,上下相習(xí),如出一轍,可勝嘆哉。”
清 徐士鑾 《宋艷·奇異》:“東坡公 雖一時出之戲謔,難言大公,亦以見當(dāng)時相習(xí)宴樂者多。”
章炳麟 《訄書·序種姓上》:“當(dāng)是時,史籍較略,民無譜諜,仍世相習(xí),則人人自謂出于帝子, 稷 契 之托 高辛 是也。”
⒉ 互相熟悉。
引《古今小說·明悟禪師趕五戒》:“聽了多遍,漸漸相習(xí)。”
《老殘游記》第九回:“山上人與虎相習(xí),尋常人固避虎,虎也避人,故傷害人也不是常有的事,不必怕他。”
孫中山 《革命原起》:“予一見則奇之,稍與相習(xí),則與之談革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