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腥而膻的味道。
英smelling of fish or mutton;
⒈ 亦作“腥羶”。亦作“腥羴”。
⒉ 難聞的腥味。亦比喻人間丑惡污濁的現象。
引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明本》:“山林之中非有道也,而為道者必入山林,誠欲遠彼腥膻,而即此清浄也?!?br />南朝 梁 沉約 《需雅》詩之三:“終朝采之不盈掬,用拂腥羶和九穀?!?br />《西游記》第七二回:“那長老聞了一聞,見那腥膻,不敢開口?!?br />清 唐孫華 《憎蠅》詩:“但知逐腥羶,偏能變黑白。”
郭沫若 《恢復·血的幻影》:“綿綿的春雨,你洗不盡這大地的腥膻?!?/span>
⒊ 指肉食。
引《梁書·文學傳下·劉杳》:“天監 十七年,自居母憂,便長斷腥羶,持齋蔬食?!?br />唐 徐夤 《溪隱》詩:“絶卻腥羶勝服藥,斷除杯酒合延年?!?br />清 方文 《贈于息庵先生》詩之一:“垂老豈能忘戰伐,長齋不忍近腥羶。”
孫中山 《建國方略·以飲食為例》:“歐 美 之人所飲者濁酒,所食者腥膻,亦相習成風。”
⒋ 舊指入侵的外敵。
引《太平廣記》卷一九九引 唐 鄭處誨 《劉瑑碑》:“天寳 末, 犬戎 乘我多難,無力御姦,遂縱腥羶,不遠京邑。”
明 姚茂良 《精忠記·應詔》:“率百萬之師,決千里之勝,掃蕩腥羶,殄滅無遺,庶可以雪國家之恥?!?br />清 譚嗣同 《治言》:“吾 中國 帝王之土,豈容溷以腥羴!”
歐陽予倩 《梁紅玉》第三場:“我也是北方人,有家難返,何日里,雪國恥,掃蕩腥膻?”
⒈ 牛、羊肉刺鼻的氣味。
⒉ 肉食、葷菜。
引《梁書·卷五〇·文學傳下·劉杳傳》:「自居母憂,使長斷腥膻,持齋蔬食。」
唐·徐夤〈溪隱〉詩:「絕卻腥膻勝服藥,斷除杯酒合延年?!?/span>
⒊ 借指入侵的北方游牧民族。
引明·姚茂良《精忠記·第四出》:「率百萬之師,決千里之勝,掃蕩腥膻,殄滅無遺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