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外出時攜帶的衣物、被褥等。
例整理行裝。
今其行裝盛。——清·張廷玉《明史》
英outfit for a journey; luggage;
⒈ 出遠(yuǎn)門時所攜帶的衣物。
引《史記·南越列傳》:“王、王太后飭治行裝重齎,為入朝具。”
《晉書·魏詠之傳》:“﹝ 詠之 ﹞生而兔缺……聞 荊州 刺史 殷仲堪 帳下有名醫(yī)能療之,貧無行裝,謂家人曰:‘殘丑如此,用活何為!’遂齎數(shù)斛米西上,以投 仲堪。”
清 周淑履 《冬日送別表妹》詩:“蕭蕭風(fēng)雪逼人寒,欲整行裝忍淚看。”
冰心 《南歸》:“以后的幾天,便消磨在收拾行裝,清理剩余手續(xù)之中。”
⒉ 謂著軍服。
引《三國志·吳志·朱然傳》:“雖世無事,每朝夕嚴(yán)鼓,兵在營者,咸行裝就隊(duì),以此玩敵,使不知所備,故出輒有功。”
⒊ 指軍服。
引后蜀 何光遠(yuǎn) 《鑒誡錄·戲判作》:“行營將士申請裹糧云:‘纔請冬賜,又給行裝, 漢州 咫尺,要甚裹糧。’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六二回:“兩隊(duì)兵都走過了,跟著兩個藍(lán)頂行裝的武官押著陣。”
⒋ 泛指出行時的服裝。
引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九回:“﹝我﹞一面換了行裝,就到二十八棵紅柳樹找著我提的那位老英雄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二回:“那 安太太 正在低頭作針線,一抬頭見一個行裝打扮的人進(jìn)來。”
⒈ 出門時所攜帶的行李。
引唐·岑參〈送懷州吳別駕〉詩:「春流飲去馬,暮雨濕行裝。」
《五代史平話·晉史·卷上》:「才到日晚,各各結(jié)束行裝,待作遁走之計。」
近行囊
⒉ 穿著軍服。
引《三國志·卷五六·吳書·朱然傳》:「兵在營者,咸行裝就隊(duì)。」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·第六二回》:「兩隊(duì)兵都走過了,跟著兩個藍(lán)頂行裝的武官押著陣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