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雜技、戲曲、民間歌舞、曲藝演員。
英artists,including actors,actresses,etc.;
⒉ 手藝人。
英artisan; handicraftsman;
⒈ 亦作“蓺人”。
⒉ 耕種的人。
引明 吳承恩 《葉太母挽詩序》:“碩果登矣,然后藝人始息。”
⒊ 有才藝的人。
引《書·立政》:“大都小伯、藝人、表臣百司。”
孔 傳:“大都邑之小長,以道藝為表干之臣。”
蔡沉 集傳:“藝人者,卜祝巫匠執(zhí)技以事上者。”
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行品》:“創(chuàng)機巧以濟用,總音數(shù)而竝精者,蓺人也。”
唐 柳宗元 《送楊凝郎中還汴宋詩后序》:“圣人於是撫以表臣,贊以藝人。”
⒋ 指戲曲、曲藝、雜技等演員。
引宋 孟元老 《東京夢華錄·宰執(zhí)親王宗室百官入內(nèi)上壽》:“藝人或男或女,皆紅巾綵服。殿前自有石鐫柱窠,百戯入場,旋立其戯竿。”
清 俞樾 《茶香室續(xù)鈔·婦人裸撲》:“召諸色藝人,各進技藝。”
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八章四:“在七七周年紀念以后,為了保衛(wèi)大 武漢,他竟把 武漢 三鎮(zhèn)的主要的民間藝人組織起來了。”
⒌ 手工藝工人。
引柯巖 《奇異的書簡·東方的明珠三》:“影片拍好之后,把這鏡頭千百次地慢放,好讓藝人們(刺繡工人)細細地、反復地觀察它(貓)的神態(tài)。”
⒈ 有才藝的人。
引《書經(jīng)·立政》:「大都小伯、藝人表臣、百司。」
⒉ 以表演技藝為職業(yè)的人。
例如:「民族藝師的選拔,正是對傳統(tǒng)藝人成就的肯定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