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響聲。
英loud;
⒉ 聲音宏大高亢。
英loud and clear; resounding;
⒈ 聲音清晰洪亮。
引晉 左思 《魏都賦》:“鳴條律暢,飛音響亮。”
宋 范仲淹 《西溪書事》詩:“秋天響亮頻聞鶴,夜海瞳矇每見珠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二回:“一派樂聲大作,在空闊處更覺得響亮。”
⒉ 形容詩文聲調(diào)朗暢。
引宋 梅堯臣 《寄維揚(yáng)許待制》詩:“四坐稽顙嘆敏辯,文字響亮如清球。”
⒊ 大的響聲。
引《武王伐紂平話》卷中:“見羣花深處,聞一聲響亮,文武皆驚。”
⒋ 比喻名聲好,聲譽(yù)高。
引李六如 《六十年的變遷》第一卷第二章:“‘洋秀才不響亮。’于是 童少英 堅(jiān)決不答應(yīng)兒子考洋學(xué)堂。”
⒈ 聲音宏亮。
引《初刻拍案驚奇·卷五》:「有禮度熟閑,儀容出眾,聲音響亮的,眾人就推舉他做了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三八回》:「任你堅(jiān)冰凍厚幾尺,一聲響亮,叫他登時(shí)粉碎。」
近嘹亮 洪亮
⒉ 具知名度。
例如:「名聲響亮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