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謂該去而沒有去成。
⒉ 亂了步伐。
⒊ 畏避不前。
⒋ 失其故步。比喻摹仿別人不成,反而喪失固有的技能。語本《莊子·秋水》:“且子獨不聞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?未得國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歸耳?!?/p>
⒈ 謂該去而沒有去成。
引南朝 梁 沉約 《郊居賦》:“實褰期於晚歲,非失步於方春?!?/span>
⒉ 亂了步伐。
引唐 劉肅 《大唐新語·忌戒》:“其人比出選門,為眾目所視,眾口所訐,亦趦趄而失步矣?!?/span>
⒊ 畏避不前。
引唐 楊炯 《<王勃集>序》:“先鳴 楚 舘,孤峙 齊 宮, 乘 忌 側目, 應 劉 失步。”
唐 高仲武 《中興間氣集·皇甫冉》:“自 晉、宋、齊、梁、陳、隋 以來,採掇者無數,而補闕獨獲驪珠,使前賢失步,后輩卻立?!?br />明 顧起綸 《國雅品·士品三》:“顧司寇 華玉,體裁變創,工於發端……足使 文通 變色, 彥昇 失步矣?!?/span>
⒋ 失其故步。比喻摹仿別人不成,反而喪失固有的技能。
引語本《莊子·秋水》:“且子獨不聞 壽陵 餘子之學行於 邯鄲 與?未得國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歸耳?!?br />《隋書·王貞傳》:“適 鄢 郢 而迷涂,入 邯鄲 而失步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