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寒氣。
例朔氣傳金柝,寒光照鐵衣。——《樂府詩集·木蘭詩》
英cold;
⒈ 北方之寒氣。
引《樂府詩集·橫吹曲辭五·木蘭詩》:“朔氣傳金柝,寒光照鐵衣。”
唐 駱賓王 《夕次蒲類津》詩:“晚風(fēng)連朔氣,新月照邊秋。”
宋 王安石 《和王勝之雪霽借馬入省》:“宿霧紛紛度城闕,朔氣凜凜吹衣裘。”
清 唐孫華 《春雨》詩:“尚餘朔氣留葭管,終待和風(fēng)變柳條。”
⒉ 節(jié)氣。
引《周禮·春官·太史》“正歲年以序事” 唐 賈公彥 疏:“一年之內(nèi)有二十四氣……皆節(jié)氣在前,中氣在后。節(jié)氣,一名朔氣。朔氣在晦,則后月閏;中氣在朔,則前月閏。”
《南齊書·文學(xué)傳·祖沖之》:“承天 法,日月五星,各自有元,交會遲疾,亦竝有差,裁得朔氣合而已。”
⒊ 北朝 的氣勢。
引《宋書·恩倖傳·徐爰》:“中興造創(chuàng),資儲未積,是以齊斧徘徊,朔氣稽掃。”
⒋ 指北方人的氣質(zhì)。
引陳衍 《元詩紀(jì)事·嘲許敬仁》:“蓋 敬仁 頗尚朔氣,習(xí)國語,乘怒必先以阿剌花剌等叱人。”
⒈ 節(jié)氣。
引《周禮·春官·大史》:「正歲年以序事,頒之于官府及都鄙」句下唐·賈公彥·疏:「節(jié)氣,一名朔氣。朔氣在晦,則后月閏;中氣在朔,則前月閏。」
⒉ 北方的寒氣。
引《樂府詩集·卷二五·橫吹曲辭五·古辭·木蘭詩二首之一》:「朔氣傳金柝,寒光照鐵衣。」
唐·駱賓王〈夕次蒲類津〉詩:「晚風(fēng)連朔氣,新月照邊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