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演唱快書等打拍子用的板狀器具,多用銅制成。
英copper coin;
⒉ 清朝末年之后使用的由銅制成的貨幣,相當于現在的硬幣。
英copper;
⒈ 銅元。
引毛澤東 《我們的經濟政策》:“節省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,為著我們的經濟建設,是我們的會計制度的原則。”
豐子愷 《緣緣堂隨筆·大帳簿》:“共和廳里的一壺茶要兩角錢,看一看獅子要二十個銅板。”
洪深 《香稻米》第二幕:“卜老板 只肯出到一元九角一擔,一個銅板不肯再添。”
⒉ 銅制板材。
引《清會典·戶部·錢法》:“又奏準購定 東洋 十足銅板一百萬斤,九九五成銅甎一百五十萬斤。”
⒊ 銅版。參見“銅版”。
引《文獻通考·錢幣二》:“令都茶場會子庫將第四界銅板,接續印造會子二百萬。”
⒋ 銅制的演唱快書等打拍子用的板狀器具。
⒈ 銅制的錢幣。今多泛稱硬幣。
例如:「請借我一個銅板打電話。」
⒉ 演唱快書時,用來打拍子的半月形板狀器具,多用銅制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