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同“縹緲”。形容隱隱約約、若有若無。
英obscure; misty;
⒈ 縹緲。隱隱約約,若有若無貌。
引宋 王安石 《松江》詩之一:“五更漂渺千山月,萬里凄涼一笛風。”魯迅 《華蓋集·忽然想到(十)》:“因為我們的古人將心力大抵用到玄虛漂渺平穩(wěn)圓滑上去了,便將艱難切實的事情留下,都待后人來補做。”柔石 《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》:“可是‘明日’這一個觀念,在他竟似乎非常遼遠,簡直和我們想到‘來世’一樣,一樣的漂渺,一樣的空虛,一樣的靠不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