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佩觹”。亦作“佩觽”。
⒉ 佩戴牙錐。觿,象骨制成的解繩結的角錐。亦用為飾物。佩觿,表示已成年,具有才干。
⒊ 佩帶的牙錐。
⒈ 亦作“佩觹”。亦作“佩觽”。
⒉ 佩戴牙錐。觿,象骨制成的解繩結的角錐。亦用為飾物。佩觿,表示已成年,具有才干。
引《詩·衛風·芄蘭》:“芄蘭之支,童子佩觿。”
毛 傳:“觿所以解結,成人之佩也。”
漢 劉向 《說苑·脩文》:“能治煩決亂者佩觿,能射御者佩韘。”
唐 元稹 《王悅昭武校尉行左千牛備身》:“佩觹有趨蹌之美,釋褐參待從之榮。”
⒊ 佩帶的牙錐。
⒈ 書名。宋郭忠恕撰,三卷。上卷主在闡述文字變遷的看法,中下兩卷則將形體、聲音相似、易混淆的字標明其音義的不同,對于辨別形音義相近字有相當的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