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絡驛”。
⒈ 亦作“絡驛”。連續(xù)不斷;往來不絕。
引《文選·馬融<長笛賦>》:“繁縟絡繹, 范 蔡 之説也。”
李善 注:“辭旨繁縟,又相連續(xù)也。”
張銑 注:“笛聲繁多,相連不絶,如 范雎、蔡澤 之説辭也。”
《后漢書·烏桓傳》:“是時四夷朝賀,絡驛而至。”
《明史·聊讓傳》:“邇歲土木繁興,異端盛起,番僧絡驛,污吏縱橫。”
沈從文 《泥涂》:“婦人們記起家中出痘疹的兒子,上年紀的想起自己的腰脊骨風痛,絡繹走來,又陸續(xù)的回去了。”
⒈ 前后相連,繼續(xù)不斷。明·徐渭也作「駱驛」。
引《三國演義·第七七回》:「正商議間,荊州捷報使命,絡繹而至。」
《雌木蘭·第一出》:「軍書絡繹,有十二卷來的,卷卷有俺家爺?shù)拿帧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