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枯萎朽爛。
英withered and rotten;
⒈ 指枯槁腐朽之物。
引《漢書·異姓諸侯王表》:“鐫金石者難為功,摧枯朽者易為力。”
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詰鮑》:“夫圣人知兇丑之自然,下愚之難移,猶春陽之不能榮枯朽,炎景之不能鑠金石。”
宋 蘇軾 《次韻呂梁仲屯田》:“空虛豈敢酬瓊玉,枯朽猶能出菌芝。”
金師拓 《冬夜》詩(shī)之二:“盤木無先容,竟與枯朽并。”
⒉ 枯槁腐朽。
引唐 韓愈 《論佛骨表》:“況其身死已久,枯朽之骨,兇穢之餘,豈宜令入宮禁?”
宋 沉括 《夢(mèng)溪筆談·樂律一》:“予曾見 唐 初 路 氏琴,木皆枯朽,殆不勝指,而其聲愈清。”
田間 《阿拉伯禮贊》詩(shī):“黎巴嫩 長(zhǎng)的杉樹,五千年不曾枯朽。”
⒈ 干枯腐朽。
引《文選·曹冏·六代論》:「夫伐深根者,難為功;摧枯朽者,易為力;理勢(shì)然也。」
唐·韓愈〈論佛骨表〉:「況其身死已久,枯朽之骨,兇穢之余,豈宜令入宮禁。」
英語withered and rott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