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長(zhǎng)久下雨。
例積雨成災(zāi)。
英prolonged raining;
⒈ 猶久雨。
引唐 韓愈 《符讀書(shū)城南》詩(shī):“時(shí)秋積雨霽,新涼入郊墟。”
宋 蘇軾 《司馬溫公神道碑》:“今歲之秋,積雨彌月, 河 不大溢。”
元 薩都剌 《玉山道中》詩(shī):“積雨千峰霽,溪流兩岸平。”
清 姚鼐 《游媚筆泉記》:“以歲三月上旬,步循谿西入,積雨始霽,谿上大聲漎然。”
楊絳 《干校六記·冒險(xiǎn)記幸》:“連片的田里都有溝;平時(shí)是干的,積雨之后,成了大大小小的河渠。”
⒈ 久雨。
引唐·王維〈積雨輞川莊作〉詩(shī):「積雨空林煙火遲,蒸藜炊黍餉東菑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