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打
例盹兒,打瞌睡。
[趙宣子]盛服將朝,尚早,坐而假寐。——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
英catnap; doze;
⒈ 謂和衣打盹。
引《詩·小雅·小弁》:“假寐永嘆,維憂用老。”
鄭玄 箋:“不脫冠衣而寐曰假寐。”
高亨 注:“假寐,不脫衣帽打盹。”
漢 應(yīng)瑒 《正情賦》:“還幽室以假寐,固展轉(zhuǎn)而不安。”
唐 谷神子 《博異志補(bǔ)編·李全質(zhì)》:“假寐于 沂州 城橫門東庭前。”
《古今小說·楊思溫燕山逢故人》:“思溫 認(rèn)得是故鄉(xiāng)之人,感慨情懷,悶悶不已,因而困倦,假寐片時。”
巴金 《家》九:“覺慧 定睛望著這個在假寐中的老人。”
⒈ 閉目養(yǎng)神。也作「假寢」、「假臥」。
引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小弁》:「假寐永嘆,維憂用老。」
《紅樓夢·第六四回》:「一日,供畢早飯,因此時天氣尚長,賈珍等連日勞倦,不免在靈旁假寐。」
英語to doze, to take a nap, nodding off to sleep
德語Schlummer (S)?
法語somnoler, faire une sieste, tomber de sommeil